小马拉大车 对话71岁钢琴众人殷承宗:我从未念念告别舞台

发布日期:2025-03-02 20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小马拉大车 对话71岁钢琴众人殷承宗:我从未念念告别舞台

 

 

 

  他是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主要改编创作家和首演者,他令《四面楚歌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等古曲享誉国外。殷承宗,这位71岁乐龄、在国际舞台上极富闻明的钢琴众人,11日将在深圳保利剧院为鹏城不雅众献上一场独奏会。

 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协奏曲《黄河》、钢琴伴唱《红灯记》,到移居好意思国不遗余力保举东方古曲,重获世界缜密,殷承宗的钢琴之路充满了传闻色调。日前,殷承宗罗致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,细细贯通其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活。

  文革时“因祸得福”

  说起殷承宗,细目绕不开由他改编创作并首演的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、钢琴伴唱《红灯记》等。钢琴伴唱《红灯记》在1967年国庆节一推出,就引起颤动,《黄河》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中邦交响音乐作品之一。

  拿起“文革”时候创作的这些经典曲目,殷承宗用一句“因祸得福”来款式。那时,殷承宗从苏联归国不久,由于钢琴弹的齐是欧好意思音乐,在批判“封、资、修”的潮水之下,钢琴的运谈在中国跌入低谷。不肯抛弃舞台的殷承宗斗胆地驱动钢琴“借古喻今”的探索,1967年,他和几个一又友把一台立式钢琴搬到天安门广场上演,让不雅众减时弊奏,在天安门连演三天。点唱才气中,不雅众对京剧的嗜好让殷承宗大受启发,并有了创作钢琴伴唱《红灯记》的冲动。为此,他专门去中国京剧院拜师,创作出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钢琴伴唱《红灯记》。1967年国庆节,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演时大受好评,该曲目也被列入“八个样板戏”名录。

  《红灯记》到手后,殷承宗驱动商酌创作要紧题材的钢琴协奏曲音乐。经过近一年的勤苦,由殷承宗主创的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基本完成。1970年2月,中共中央政事局在东谈主民大礼堂小礼堂审查《黄河》。演奏竣事,周恩来总理粗莽地喊谈:“星海回生了!”多年来,《黄河》盛演不衰,是中邦交响乐的代表作。

  “因为不念念抛弃钢琴行状,咱们作念了许多勤苦。刚驱动可以说是‘望洋兴叹’,其后沉静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源源不停的财富。”殷承宗说,他很侥幸那10年莫得离开舞台,并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与欧好意思乐器的交融之谈。《四面楚歌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平湖秋月》、《梅花三弄》等中国古曲也因此登上了钢琴舞台。

  移居国外从零驱动

  “文革”截至后,殷承宗被手脚“四东谈主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”,受到四年政事审查。时候,险峻审查达十个月。在不成练琴的十个月里,他作念了两件事:一是撑手,十个月下来手不但没萎缩,反而被撑大,能弹十度了(原只可弹九度)。二是在脑子里背以前弹过的钢琴乐谱。1980年以后,殷承宗缓缓复原上演。1983年,殷承宗移居好意思国,驱动了全新的创业之路。

  “我那时两手空空去好意思国,清贫细目有。但咱们那辈东谈主什么齐资格过,是以很容易就闯过来了。”殷承宗说,“前三年稍稍勤奋些,好在我照旧有已往的基础底细,比如国际钢琴比赛获奖的资格,再加上有大经纪公司推我,是以还到手。”

  在好意思国,转型为办事钢琴演奏家的殷承宗,从未健忘向西方保举东方音乐。不外,这条路走得颇为迂回。诚然殷承宗1983年就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,然则根底就莫得契机弹中国作品。牙东谈主认为,要先让不雅众招供他独霸欧好意思作品的能力。“沉静地,我会在加演部分弹些中国作品。再其后,中国的国度地位不停提高,上演中国作品的契机也多了。”

  1996年,殷承宗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第一次上演《四面楚歌》和《春江花月夜》,听众反映强烈,好意思国媒体把《四面楚歌》誉为“中国第一狂念念曲”。到了2005年,殷承宗的演奏会中,中国古曲依然占据“半壁山河”。“国外的不雅众认为,中国的古曲有点‘印象派’的嗅觉,在线视频我更欢快将之称为‘写意’。将东方的古曲保举到西方,崇扬中国音乐,这是我一直要作念的事情”,殷承宗说。

国内自拍2019在线

  靠通顺保抓膂力

  说起国内的大起大落,和国外的笨重创业,71岁的殷承宗漠然地说:“当今回偏激看,我以为资格是最可贵的财富。资格越丰富,艺术推崇也就愈发丰厚。”

  如今,虽已年过古稀,殷承宗依然有大齐的上演。连年来,殷承宗推出以不同乐派、作曲家为主题的10套独奏会,在天下和北好意思依然上演上百场。光是本年2月份,他在天津、徐州、深圳等国内城市就有11场巡演。

  “对我来说,膂力真实是个挑战。但我坚抓通顺,每天跑步、游水、练琴。我从未念念过离开舞台,惟有一天在台上,就一直练下去。”殷承宗说,业内有句话:“一天不练琴,我方知谈;两天不练,同业知谈;三天不练,不雅众就知谈了。”

  对话殷承宗:

  国内钢琴家诱导太多

  殷承宗移居好意思国罗致媒体采访时曾说,要干好三件事:第一,要在全好意思各地上演,在好的音乐厅上演;第二,向好意思国和世界的听众先容中国的钢琴艺术;第三,把我方蕴蓄的教诲传授给年青钢琴家。

  如今,这三件事齐发展难懂。作为又名钢琴训诲家,殷承宗培养的学生在英国里兹钢琴比赛、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屡次获奖。

  疏导少年郎朗:他是个费事的孩子

  文化广场:连年来,郎朗愈发引东谈主温雅,你如何评价郎朗?

  殷承宗:我疏导郎朗是比拟早的事情了。我曾带过他两年,其后就莫得什么关系了。我斗争他的时候,他十分费事,学东西很快。这几年,他照旧练了许多新的东西。

  文化广场:对于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“郎李之争”,你如何看?

  殷承宗:对于这种炒作,我一般不参与。我以为,艺术之路走好险峻易,尤其在中国,诱导许多。对于郎朗、李云迪这么的年青钢琴家,我但愿他们能坚抓下去。有许多孩子,刚从国外回归时很可以,但因为所受诱导太多,30明年就离开了舞台,十分可惜。艺术是不成用财富来臆想的,钢琴家照旧应该信守在舞台上。

  建树“钢琴之城”:这需要时候

  文化广场:刻下,国内涌出了一股建树“钢琴之城”的上涨,你如何看待?

  殷承宗:就我所了解,国内有好些城市在进行“钢琴之城”的建树,比如厦门、宁波、深圳等。骨子上,“钢琴之城”不在于钢琴的数目,也不是几个东谈主在国际上得奖就行的。更为热切的是骨子的责任,即如何进步市民的音乐指示。在维也纳这座“音乐之城”,听音乐是通盘老匹夫的“家常便饭”。

  而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,这还需要时候。音乐常识的普及、指示的提高,齐是沉静蕴蓄的进程。

  文化广场:深圳也在轻易股东“钢琴之城”的建树,你有何好的提议?

  殷承宗:我归国近20年,每年在深圳齐有上演,曾经应邀进入过深圳组织的对于“钢琴之城”建树的策动。这些年来,深圳的变化很大,举办了多样各种的行动,不管是深圳的乐团照旧艺校,齐有很大的朝上。

  在刻下开阔比拟浮夸的大氛围下,无需样样去争第一,安常守分、少许一滴地去作念。比如深圳推出的“秀逸星期天”等行动,招引全球享受高尚艺术小马拉大车,这就很好。惟有不懈地坚抓下去,沉静就会有好的见效。